《登勃朗峰》導學案
|
作者: 上傳者:tomacc 日期:18-04-07 |
【教學目標】
1.熟讀課文,整體感知文章內容。
2.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。
3.品味語言,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【教學重點】
1.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。
2.品味語言,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【教學難點】
品味語言,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【教學過程】
一、導入新課
用幻燈片播放勃朗峰的一些圖片,讓學生談感受引入新課。
二、相關文學常識介紹
1.作者簡介。
2.勃朗峰簡介。
三、整體感知課文
默讀課文,梳理文章結構。
第一部分(1~6):運用散文筆法描寫登勃朗峰的所見美景及感慨。
第二部分(7~11):運用小說筆法描寫下山途中的奇人逸事。
四、細讀課文,研討問題
1.為什么作者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“可憐可憫”?
明確:因為當時天氣灼熱難當,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子背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,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,不能像“我們”一樣在樹林中避暑納涼,稍作歇息。
2.穹頂為 什么會隨“我們”拾級而上而“愈升愈高”?
明確:這是登山造成的錯覺。因為山路陡峭,有些地方看似不遠,但想要到達卻很難。正是因為如此,才會感覺穹頂“愈升愈高”。
3.作者在看到勃朗峰沿途的美麗風 光時,聯想到肥皂泡,這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?
明確: 由眼前的絢麗色彩聯想到肥皂泡,化抽象為具體,想象生動,充滿情趣, 抒發了作者對勃朗峰的風光美景的贊美之情。
4.本文分幾個部分?每一部分各寫了什么?
明確:本文可以分為兩部分,第一部分從第一段到第六段,主要寫作者徒步登勃朗峰途中所看到的山野勝景;第二部分從第七段到第十一段,主要寫乘敞篷馬車趕路時遇見的奇人逸事。
5.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?
明確:作者在文中記述 了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經歷,或濃墨重彩,或簡筆勾勒,筆法多變,妙趣橫生。寫上山,用散文筆法,描繪山中奇景、嶙峋的怪石、變幻的光影,引出無限感慨;寫下山,以小說筆法,敘述奇人奇事、驚險的旅途、怪異的車夫,富有傳奇色彩。
6.本文在刻畫馬車夫時運用了哪 些手法?
明確:本文在刻畫馬車夫時主要運用了語言、動作、神態描寫等,生動形象地為讀者刻畫了一個風趣幽默的“車王”形象。
五、品味語言,體會作 者的思想感情(小組討論,班級展示)
六、總結,學生談收獲
七、布置作業
閱讀《湯姆•索亞歷險記》,將故事梗概講給同學聽。
教學案例二
【教學目標】
1.熟讀課文,整體感知文章內容。
2.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。
3.品味語言,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【教學重難點】
1.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。
2.品味語言,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【教學過程】
一、課前檢測
1.給下列加點字注音。
翌日( ) 隧道( ) 俯瞰( ) 穹頂( ) 溝壑( ) 拾級( )
[答案] yì suì kàn qiónɡ hè shè
2.根據拼音寫漢字。
zhòu( )然 敞pénɡ( ) 顛bǒ( ) liáo( )繞 浮zào( )
[答案] 驟 篷 簸 繚 躁
3.請把下列詞義或詞語補充完整。
(1)美不勝收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輕歌曼舞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3)交相輝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4)________ :紛紛到來;連續不斷地到來。
(5)________: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。
[答案] (1)美好的東西太多,一時接受不完(看不過來)。(2)輕松愉快的 歌聲和柔和優美的舞蹈。(3)(各種光亮、色彩等)相互映照。(4)紛至沓來 (5)名副其實
二、學習新課
1.導入新課。
同學們,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馬克•吐溫的《登勃朗峰》,看看這位著名作家眼里的勃朗峰是什么樣子的。(板書課題)
2.自主學習。
(1)初讀課文。
①小組內完成字詞預習檢測。
②概 括本文的主要內容。
③劃分結構。
(2)二讀課文。
①賞析句子。(找出你認為值得賞析的句子進行賞析)
②分析人物形象(馬車夫)。
(3)三讀課文。
小組研討,提出有價值的問題,組 內解答,班級展示。
(4)略讀課文,談收獲。
3.布置作業。
完成本課的相關練習。 | |
|
* 本站是所有資料僅供教學之用。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或由會員上傳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 * 本站所有的數據都是本地下載,不可能出現不能下載,下載不成功時,請一直重試下載,如果一直不成功,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,隔個幾分種后再次重新下載,詳細請參考下載說明!
|
|
|
|